新闻中心news

誘導消費、不適宜內容 兒童智能手表管理應跟上

2024-04-17 10:17: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AG体育手机app下载可實時定位、視頻通話、社群互動……擁有多種功能的兒童智能手表成了小朋友社交的“硬通貨”。但隨著兒童智能手表市場的擴大,產品品牌、功能越來越多,相關亂象和家長的擔憂也隨之而來。有家長投訴說,自己孩子在手表內置的學習App內充值了千余元游戲﹔也有家長發現孩子的手表收到擦邊內容,投訴手表的審核機制不嚴格。

  兒童智能手表大多與家長的手機賬號綁定,盡管部分支付軟件可以設置每日限額,但在家長不知情時發生消費的情形並不少見。多名家長在黑貓平台投訴,孩子在兒童智能手表上明明沒有開啟免密支付,也不知道支付密碼,但卻從家長的手機端查到扣款信息。

  “小孩在米兔兒童電話手表裡下載了一個夢想庄園軟件,扣款199元,商品名稱是語文數學課程年會員,但其實就是游戲。”市民張女士投訴說自己對扣款並不知情,看到賬單后很奇怪,便找客服進行退款。而此前,小天才電話手表因為類似的原因已下架包括隻隻學園、夢想庄園、兜兜龍同步學等游戲類App,但市面上仍有其他品牌的兒童智能手表安裝了類似的App。

  還有些兒童智能手表的游戲會設計得比較隱蔽,並不會在首頁展示,而是在App的下一級菜單內。部分游戲隻有熟悉手表操作的孩童才能找到,一位10歲的小朋友展示了她玩游戲的方法:從好友圈動態中找到好友轉發過的游戲鏈接,點擊進入后就可以找到已經下架的游戲。她還關注了許多“破解博主”,這些博主的主頁都是一些輸入字符破解兒童智能手表游戲的教程,還有許多孩童會攀比手表內的個人積分,甚至會進行買賣積分等交易。

  而有些兒童智能手表內的第三方App還會出現“重復扣費”的情況,市民劉女士就反映兒童智能手表中的聽書App不能和手機共用VIP賬號,她詢問客服后得知:手機隻能和平板互通賬號,手表、詞典筆和學習機則需要另外充值。劉女士對此並不認可:“明明播放記錄都是互通的,不管什麼設備都能看到,為什麼跨設備還要額外收費?”

  市民熊女士也質疑兒童智能手表的內置軟件存在誘導消費的嫌疑,比如表盤背景設置。她提到自己有次正拉著孩子的手逛公園,結果顯示手機收到了一條信息,是孩子發來的,打開后卻是一條系統推送購買表盤的消息。“后來家庭群聊裡又發了個‘愛你’和哭泣的表情,我還以為是小孩發的,結果小孩說不是他,這樣借孩子的用戶名推送消息會讓我誤以為是孩子發的。”熊女士對此表示不理解。

  記者在上海多家購物中心都看到有兒童智能手表的展台,銷售員表示,兒童手表價格區間跨度比較大,從百元到幾千元都有。定位都比較智能,不僅可以定位、接打電話,還可以和手機一樣下載各種第三方應用,但由於商場展示的機器未安裝SIM卡,一些應用無法展示,裝卡后可以連接手機下載。

  而市面上尤其是網絡購物平台中,還有很多不知名品牌標價僅為幾十元的兒童智能手表,銷量也比較可觀。其中大部分兒童智能手表可以設置孩子的年齡,年齡越大,可供選擇的應用越多,但手表內的內容是否真的“適齡”?許多家長並不放心。

  有些兒童智能手表的版本較老,過濾系統和隱私系統做得不完善,使用中確實會出現不適宜兒童的內容。市民李女士就曾發現自己孩子的手表軟件的智能對話功能可以播放網文小說,她感到驚訝又有些生氣,認為兒童智能手表作為一款兒童產品,需要有適齡的內容,應該做好相關審核和過濾,最終她撥打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這個問題,並選擇退貨。

  市民尤先生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他曾不小心通過手機客戶端App微聊功能向兒童智能手表傳遞了不雅圖片。在反思自己行為的同時,尤先生也覺得疑惑:“為什麼針對兒童的手表沒有對發送內容的尺度進行管控?”

  尤先生向市場監管局和市民服務熱線提交了相應的投訴,雖然他現在已經不再讓孩子使用智能手表了,但仍希望兒童智能手表能在內容審核方面更加嚴謹,有一個統一、安全、合規的標准,尤其是針對圖片方面,“要不然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給孩子發送不適的圖片信息”。

  據中國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兒童智能手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目前中國5歲—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兒童智能手表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基本上每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孩子有智能手表。

  江蘇省消保委曾發布《兒童智能手表消費調查報告》指出:兒童智能手表消費領域存在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涉嫌虛假宣傳,售后維修難﹔信息安全隱患﹔部分產品存在違規扣費,誘導未成年人消費﹔平台監管不到位,部分內置游戲血腥暴力、漫畫少兒不宜等問題。面對如此大的用戶規模,平台和生產廠商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目前,《兒童智能手表個人信息和權益保護指南》已於2024年3月11日正式實施,針對兒童智能手表生產者,在告知同意與權利保障、監護人控制、網絡信息內容安全等方面希望能促成行業遵守統一標准和模式。

  網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也在加強對教育智能設備網絡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3月15日,中央網信辦部署2024年“清朗”行動,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提出要嚴管兒童智能設備信息內容安全,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對問題突出平台、機構和賬號從嚴採取處罰措施。

  此外,家長在購買產品時應詳細閱讀使用規則和相關應用,關閉不必要、不適宜的應用。(見習記者 王一凡)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搜索